中国自行车发展史

当前位置:首页-工业设计社区-设计资料区
2017-02-14 11:08:21 
0  2738  0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运来人力车输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沪上兴起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里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当时自行车数量极少,寥寥可数,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车发展史来看,此时自行车在欧洲也是新创,仅几年后就已传入中国,可见其引进速度之快。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 

  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 原来设摊修理马车、人力车的诸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选址南京路(今南京东路)604号,开办了同昌车行,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 

  光绪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车行,销售人力车、马车及自行车零配件,以卖带修。 

      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 



      1937年在中国上海、天津和沈阳三地先后开设自行车厂,但产量极微; 

      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使中国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由此开创并演绎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引领了几代中国人的自行车消费时尚,堪称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一面先锋旗帜。 



       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共只有1.5万辆左右;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



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几年之后,凤凰牌成了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供不应求。但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


        1974年诞生了金狮牌自行车,1976年建厂于常州。 

  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据父辈讲,这是女孩子当时找婆家的首要物质条件,是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倍有面子的嫁妆。如果有人骑上自行车,后面都会引来一群驻足羡慕的眼神。而且那时凭票购买自行车后需及时向当地派出所登记上牌,另如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也会立刻派人侦破。 

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国内对工业设计的重视,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品牌的进入,如: GIANT捷安特、Merida美利达、TREK崔克,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代替。特别是捷安特从进驻内地后基本上每年都是排名第一,使“永久、凤凰、飞鸽”不在独享殊荣。轻便车、折叠车、山地车、变速车、赛车遍地开花。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运动功能,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度也远比60、70年代高得多,自行车自此已普及进入千万家庭!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汽车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开始普及,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与交通拥堵,所以人们又重新开始重视自行车这种无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政府也倡导文明绿色的出行方式,所以现在为了能更好的向社会推广这种出行方式,各地也频出奇招,例如在深圳普及的摩拜单车,它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



相关帖子
发表评论
添加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