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考研设计理论拿高分复习技巧和方案全面揭晓
对于工业设计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考研是一场重要的考试,需要大家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复习好知识点和考点内容。其实考研并不困难,只要把时间把握好,方法掌握牢,就没有考不上的研究生。考研也是一场考试,作为考场中人肯定明白这样一点,是考试就存在技巧,那么工业设计考研中的设计理论需要如何复习才能考取高分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设计理论这门课中取得高分,高分复习技巧和方案全面揭晓。
一.打好信息战
什么叫打好信息战?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
1.定目标
一定要查清楚目标学校每年的计划录取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和录取学生的分数。
有的学校每年会有相应的扩招;有的学校会推免人数比较多,占用招生总名额,真正经过考试录取的名额所剩无几。
至于考试分数,大部分学校在公布录取名单的时候都会把学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公布出来。
以上这些信息在学校的官网都是可以清楚的查的到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开WOER,做一个表格,就像这样:
重点:查这些信息的用处是什么?
定目标
既然我们已经经过前期的筛选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学校,那么,就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自己每门课要考多少分才能够进入往年的最低录取线?自己每门课要考多少分才能够进入每年录取的保险分数区?
2.找真题
真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没有真题,就代表没有方向。真题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呢?
首先是题型。有的学校只考论述题,有的学校却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等都需要考。所以,有了真题我们就知道会考哪些题型,从而在看书的时候有意识的去靠拢;
其次,有了真题,我们能够研究出学校各个题型的出题方式,比如,有的学校填空喜欢考排比类型,就像“结构有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等特点”,还比如有的学校喜欢挖关键词,像“新石器时代是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诸如此类等等。有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去标重点,作记忆。
最后,研究目标院校近几年真题,可以看出学校是喜欢重复考某个知识点,还是喜欢每年都考新知识点。
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就要把基本上每年都会重复的内容单拿出来做重点理解记忆;
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可以不需要着重的去看近两年考过的知识点。当然,不排除有的学校喜欢两种方式都应用,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需要两方面都准备。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出题方式,我们打牢基础,做好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不变应万变。
在做前面所述的工作的同时,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看专业课书籍了。怎么看?这是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说学校好多本书,怎么看?什么时候才能看完?怎么记得住?很简单,一遍遍的看,看完之后应用,自然而然就记住了。那现在就来谈一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一遍遍的看并且还能记住。
二..稳扎稳打把书看
同学们都比较疑惑:专业课书到底要看多少遍才算是达到要求。今天,就给大家仔细的分析分析专业课书到底要看多少遍。
1.泛读了解
建议3星期左右第一遍
由于刚刚接触专业课书籍,所以对内容不了解,这个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翻看目录,大概的了解本书讲了哪些内容。接下来就以两天一章的速度进行泛读。为什么要用三个星期和为什么要泛读呢?
首先,设计类书籍大概都在10章左右,所以,两天一章的速度,并且不要求记忆,读起来很快的。其次,泛读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本书,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做重点,在读书的时候还不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但是,虽然是泛读,还是需要大家在书上勾勾画画,圈出我们认为比较有用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像这样:
设计理论类书籍一般来说就是两本书,分别是设计史和设计概论这两类书。以泛读的方式,半天的时间完全足够我们去看两本书半章的内容。
2.精读
一个月左右第二遍
什么叫精读?
精读就是能够抓住关键的东西,并且对这些关键的内容作精炼,做拓展。在我们已经读了一遍的基础之上,再去读第二遍我们会发现轻松很多,我们阅读的时间减少了,但是做笔记的时间增加,我们有精力去思考,某一句话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或者在读的时候有新的感悟都可以随手写在书上面。记住,一定要写在书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遍遍的看书过程中去重温自己的心得,并且也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看什么内容的时候有了心得。从而印证自己的以前的感悟随着理解的加深是否需要改正或者加深。
只有这样的精读和拓展性阅读,才能在论述题的时候得高分。因为论述题考得并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考得还有对课外实践与书本理论的结合,考的还有对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件事的感悟,考的是能否用设计的思想去思考问题。比如论语中有一句话:“质(内容)胜文(写作手法)则野(粗鄙),文胜质则史(浮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句话是对文学创作的论述,那大家能不能把它运用到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中去解读呢?当然是可以的。质是内容(功能性),文是形式(精神性),只有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结合,才能达到君子(完美的设计品)境界。诸如此类很多,比如《论语》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从设计的角度看,观察它的时候很美(精神美),接触它的时候非常符合使用(功能美),了解它的文化时候能够感受到他所蕴含的设计价值(设计文化)。这里只是简单的举两个例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3.泛读概括
一个星期文第三遍
到了这里,已经进行到了第三遍。
第三遍的时候,就需要大家做好概括。概括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把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全文内容的把握能给帮助到大家更加的熟悉课本,同时也能够对课本进行精简,方便深度记忆和联想记忆。
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是对写小论文或者论述题有很大的帮助。而大家所读的书本,就是逻辑性运用最严密的地方。大家只需要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梳理,同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
像东华大学的考题,最后一道题是90分小论文。占分比非常大,可以说得论文者得概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阅卷老师看到考生的小论文如行云流水般的严密逻辑性,一步一步的从头梳理到脚,想不给高分都困难。
因此,在第三遍看书的时候需要对每一章,每一小节都要做概括。长久以往,逻辑性的概括能力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这里要特别强调,在概括设计史的时候,最好以时间脉络为准,这样能够让自己很清楚的明白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长时间下来,能够和明显的感悟到每个时期之间所存在联系和影响。
4.精读练题
两个星期第四遍
第四遍的阅读,可以说整本书已经算是滚瓜烂熟。
这个时候我们把真题拿出来,做一遍,然后在书本中快速地对考题进行定位。就像这样:
在书上标注出在哪一年考过,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要标注清楚。比如是否重复出现?关键词是什么?关键词有什么规律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仅仅只是第一步,是对真题的把握程度。大家还需要做的是对真题的预测能力。要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考题,喜欢出什么样题型的考题,出现了后该怎么去答题,这些都是在第四遍看书的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给自己出题,测一测对课本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5.脱离书本写论文
自定第五遍
当第四遍书看完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去全面的看书了。
这个时候要做的是练习写论文,也可以理解为答论述题。写论文是对整本书知识点的囊括或者说是对书中某一个值得考的知识点的深入。对大家理解性记忆全书内容有莫大的帮助。比如东华某一年真题“高技术时代下设计中的人文情感”。
那么我们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是不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高技术时代?高技术时代怎么样?
同时也需要知道设计的人文情感是什么?
有什么用?
然后再如何把高技术与设计的人文情感结合?
最后二者结合又会带来什么?
那么,在这么多的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社会现状需要掌握,产品表现需要掌握,设计的作用(价值)需要掌握,设计思维需要掌握(艺术与科技结合),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设想需要掌握等等。这些知识点,就是由我们前面看的四遍书来支撑,由我们在看书的时候的心得体会来拓展,由我们平时对环境,对文化,对产品的设计解读来丰富。
课外准备
当然,仅仅靠书本的内容肯定是不够的。有的学校有时候会考设计赏析或者设计评价。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准备一些人物或者产品去应对。
产品设计可以准备设计师和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比如斯塔克的太空榨汁机;乔布斯的苹果4等等;
环艺的可以准备建筑相关的。比如赖特和流水别墅;贝律铭和苏州博物馆等等;
视传的可以准备一些比较经典的宣传画或者装饰画。比如莫里斯的书籍装帧;哈扎斯和《风格》杂志封面等等;
其实大家根本不要害怕书的内容太多看不完这一个问题。心静下来,按部就班,两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完全足够同学们把理论的基础打牢,从而游刃有余去准备各类的题型。
最后,祝大家都能够踏踏实实的备考,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不辜负青葱年少时的拼搏。
留言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