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完整版

当前位置:首页-工业设计社区-软件技术交流区
2015-12-15 16:23:02 
1  2631  0

工业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完整版
到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将完成后工业化过程,将更强有力地操纵信息、市场和技术以及发展第三产业。工业设计正是信息、市场、技术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因素。 



一、工业设计的产生 
爆发于两个世纪之前的工业革命强烈地震撼了整个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成就,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工业革命宣告了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的终结,机械化、批量化大生产促使社会各行业、各工种的分工细化。分工暴露了生产各环节之间衔接、配套的矛盾,导致了设计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相分离。正是在这种变革的过程之中,逐渐体现出设计作为一种贯穿生产始终,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协调、管理生产各环节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 
由于工业革命后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使大批区别于原来艺术品的拙劣、粗糙的工业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引起工业制品与需求者的利益冲突,产品严重缺乏设计,工业振兴和设计危机的矛盾困扰着生产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与发展。这种情况下英国首次明确提出科学、工业和艺术要结合,主张国家应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管理市政设计和工业制品设计,使当时的英国工业振兴找到了出路。 
二、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抵制,发展有所减缓。德国后来居上,工业设计在那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20世纪,欧美国家现代设计运动影响了德国的机械化生产。德国工业设计著名理论家和活动家穆特修斯,对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和工业设计运动的发展提出“粗糙产品的制造并非因为机械制造,而是出于机械使用者的不当和我们的无能;批量生产与分工并没有什么危险,但要有工业设计设计出生产优质产品的标。”这种观念大大引导了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开发,工业设计不仅强有力地介入了小至风扇、水壶的工业产品设计,还进入了大至厂房在内建筑领域设计。包豪斯打破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的对立局面,以机器为创作工具,将设计成果纳入批量化生产中,以实际艺术架起了沟通技术的桥梁,使艺术与技术获得了新的统一。 
一战和二战期间,北欧、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工业设计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点。比如北欧国家以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美学设计思想,受到设计界的关注,并在20世纪20年代异军突起,冲破了地理环境造成的封闭,登上了国际设计舞台。意大利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的结合造就了大批的设计师,他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合作,设计出象菲亚特508及Lancia—Ccoupe Aprilia等经典品牌,使意大利产品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产品。二战时期的美国,面对军需市场的巨大需求,工业设计师们大显身手,把吉普车这种貌似机修工未装配完的步行机器,设计成能最大限度适应战时各种条件使用的代步工具,成为美国战时工业设计的典范。二战中,美国收留了大量的包豪斯流亡人员,加之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当时的设计中心。同时,工业设计作为一种职业正式出现,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对设计师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设计“可口可乐”标志而闻名世界的美国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国家宇航局局长的设计顾问。 
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各国工业设计师责无旁贷地担负起重建家园及使产品重新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战后经济的发展及消费的膨胀产生了商业化的设计倾向,例如美国为迎合市场消费者流行样式的口味,确立了“有计划的设计废弃制”的设计战略,通过产品外形来吸引消费者,由于商业化设计过分强调外表而忽视机能及人的使用,因此很快走上了卜坡路。随后出现的经济袁退及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等,使设计师对产品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促使工业设计与人机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市场学、环境学等现代科学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以新科学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2。工业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工业设计意在“以系统的方法,以合理的使用需求、健康的消费,以自发人人参与的主动行为,来创造新的生存方式——工作、生活方式。” 




A、工业设计的概念(industrial design)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便有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使这两种需求融合为一体,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于对这两种需求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同,设计的概念也在不断变革,不断涌现出各种**、流派与风格。 

对设计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生产方式力口以区分:即以现代化大工业为前提的皆归入工业设计;以手工单件制作为重要因素与价值所在的归入工艺美术设计。这两者在处理对象、手段与方式上都各不相同。相对而言,工艺美术设计更接近传统的方式,带有更强的艺术创造的性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设计。可以运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实现某些功能;同样,工业设计也可能采取较传统的材料与技术来满足需求,在有些行业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迭,如家具、服装等行业。 

1.传统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概念分析工业设计的性质:第一,工业设计的目的是取得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还要与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第二,工业设计必须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加以着重论述。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2.现代工业设计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设计内涵的发展也趋于更加广泛和深入。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 工业设计。 

广义工业设计(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 

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lndustrial Design) 

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狭义工业设计的定义与传统工业设计 的定义是一致的。由于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因此产品设计常常被称为工业设计。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加以解决并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巴黎年会的定义,拓宽了传统工业设计的内涵,体现了工业设计开始渗透到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包装、宣传等领域的趋势。但这个定义是基于产品导向的设计理念,因此仍然把产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核心。而现代工业设计是以人为核心,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其应用领域远远超出了产品设计的范围。基于这一观点,这里提出一种更简单、也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概念:“以系统的方法,以合理的使用需求、健康的消费,以启发人人参与的主动行为,来创造新的生存方式一一工作、生活方式”。这个概念清晰地表明了工业设计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 

在本报告中所指的工业设计,均为广义的工业设计。 

B、工业设计的分类 

随着工业设计领域的日益拓宽,不同领域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设计的领域进行划分: 

1.按照艺术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一维设计,泛指单以时间为变量的设计; 
二维设计,亦称平面设计,是针对在平面上变化的对象,如图形、文字、商标、广告的设计等。 
三维设计,亦称立体设计,如产品、包装、建筑与环境等; 
四维设计,是三维空间伴随一维时间(即3+1的形式)的设计,如舞台设计等。 
2.从人、自然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出发,按照学科形成的本质含义上分类 

人、自然、社会组成了最基本的关系圈,如图l—l—l所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他们是作为个别存在的人、自然界、多数人有组织的群体——社会。在三者相互关系中形成工具装备、环境装备与通讯装备的需求。对这三种需求所做出的响应,就产生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与传播设计。这一方式深刻阐明了设计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它与其他分类的对应关系大致是 
口产品设计相当于狭义工业设计,是以三维设计为主的; 
口环境设计包括: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城市与地区规划、建筑施工计划、环境工程等; 
口传播设计是对以语言、文字或图形等为媒介而实现的传递活动所进行的设计。根据媒介的不同可归为两大类:以文字与图形等为媒介的视觉传播;以语言与。音响为媒介的听觉传播。 
3.按照工业设计概念与界定来分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的界限正在变得口益模糊,一些原属于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设计活动兼具了工业设计的特点,如家具设计与服装设计。 
工业设计作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桥梁,迅速扩展到商业领域的各个方面: 
口广告设计:包括报纸、杂志、招贴画、宣传册、商标等; 
口展示设计:包括铺面、橱窗、展示台、招牌、展览会、广告塔等; 
口包装设计:包括包装纸、容器、标签、商品外包装等; 
口装帧设计:包括杂志、书籍、插图、卡通与版面设计等。 
即便是在自成体系的建筑领域中,工业设计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工业设计的内容 

我们知道工业设计在企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从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需求层次角度来分析工业设计的内容,对企业更好地运用工业设计,创造更大的价值,将提供极大的便利。 

1.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工业设计师通过对人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知,进行产品的功能、性能、形式、价格、使用环境的定位,结合材料、技术、结构、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成本等因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保证设计质量实现的前提下,使产品既是企业的产品、市场中的商品,又是老百姓的用品,达到顾客需求和企业效益的完美统一。 

2.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ldenlti—fication System,简称CIS) 
企业识别系统由统一的企业理念、规范的企业行为及一致的视觉形象所构成。即通过CIS设计,使企业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鲜明地显示企业的个性,是企业力量和信心的体现。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对内有凝聚力,对外可使消费者产生信赖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发展目标。 

3.环境设计(人与硬件之间的界面设计) 
工业设计是作为沟通人与环境(建筑、交通、居室、商场、街道……)之间的界面语言来介入环境设计的。通过对人的不同的行为、目的和需求的认知,来赋予设计对象——种语言,使人与环境融为—.体,给人以亲切方便、舒适……的感觉。环境设计着重解决城市中人与建筑物之间的界面的一切问题,如:信息、信号系统、环保方案等,从而也参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设计管理(Des;8n Mana8ement,简称DM) 
即将设计活动作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项目管理、界面管理、设计系统管理等产品系列发展的管理中,善于运用设计手段,贯彻设计导向的思维和行为,并将之与战略或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设计管理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企业要依循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在企业开发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各部门进行指导,以实现设计目标,使产品增值。成功的运用设计管理,可使企业在战略策划阶段就蕴含了经营的策略,同时,策略上的优势也为产品和企业在竞争中莫定良好的基础。 



D.世界设计的历史及现状 



一、二十世纪的世界设计 
自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至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有近4O年的和平,人民生活在浪漫与幻想之中,那时的设计或多或少的都带有怀旧的色彩,比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它们力图阻止工业化的出现。一战,让人们产生的恐惧,忧患意识取代了对未来的美好使惧,形成了一个特殊观点:如果机械失控会**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大规模的工业化产生的消极结果做出判断。当时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很不安定的状况下,社会民主思想开始逐渐移人一批清醒的设计师的脑中,他们努力从建筑设计着手改良社会,提出“设计是为大众”的观点,这些人变成了现代设计的核心。德国的设计立场就是受社会工程和社会工作立场影响的,它强调设计怎样为德意志民族例造更好的条件。包豪斯(Bauhaus)的第一任校长、著名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曾说:“我的设计要让德国公民的每个家庭都能享受6个小时的日照。”由此可见,他们进行的是“社会工程活动”,即对社会进行工程化的改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现代设计形式不是对形式考虑的结果,而是解决问题、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形式的结果,它产生的原因是社会民主思想,目的则是创造廉价的、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 

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 Gestaltung at 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员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乌尔姆的教育体系对了战后的设计教育起了引导作用,创造了模式,奠定了基础。 

因为德国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和人的物理关系(如尺寸、模数的合理性等),所以德国的设计是冷静的、高度理性的,甚至是不尽人情的,以致有时缺乏对设计和人的心理关系的考虑。北欧的现代设计却十分注意这—关系,它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因素。斯堪的那纳维亚国家所处的纬度偏高.冬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使得人和室内陈设的关系极为密切,这就要求设计必须注意人的心理感受。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图(Alvar Aalto)等人提出要走德国人的理性主义道路,而不用德国人的简单的几何外形。他们的设计采用某些有机形态(如弯曲线)和原始材料(如木材),被称为“有机功能主义”。南欧的设计,意大利最为突出。意大利人把设计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不单纯把它看为赚钱的工具,于是小批量和高品位成了意大利设计的优势,这体现在那些别具一格的家具、汽车、鞋等设计上。 

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1933年,包豪斯关闭之后,包括格罗佩斯、汉斯·迈耶(Hannes Meyers)、米斯·凡·德洛(Mies Vander Rohe)在内的5OO多人移居美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到来使以往没有理论基础的美国设计有了主心骨——设计的伦理、思想意识、教学体系。这些都为美国设计的飞跃埋下了伏笔。在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的社会环境中,包豪斯主张的为大众设计的观念被湮没了。但美国提供的广袤土地和强大的经济支持再次燃起了建筑师们的热情,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国际主义风格诞生了,它是美国的商潮同德国的理念结合的产物。这种风格逐渐波及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了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受到政府的关注。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汇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态势。 

二、世界设计的现状 
时间推至90年代,设计又面临新的形势。在此之前,各行业的界限相对比较清晰,分工明确。进入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对设计而言,另一个强力冲击来自电脑。由于最早的设计院校大多是以美术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衍生出来的,从而使设计教育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中心。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技法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那时的设计图纸只能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表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7O年代,甚至更晚一些。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冲击。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其它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很好的电脑和AutoCad、Photoshop、3D Studio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电脑使往常占用教学4/5课时的技法训练锐减至少于I/1O,让学生有更充裕时间来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这对设计及其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国际主义带来的刻板面貌。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仅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中牢地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震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他们把套在木桶外面的箍夸张加大,让它既是功能构件又是装饰构件,称之为“装饰性的使用结构部件”。北欧的木制、藤制家具形制性和个性的关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设计师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其次是后现代手义对现代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从罗伯特·温图利(Bobert Venturi)设计了“温图利住宅”起,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采用一些古典主义的历史符号并加以破坏,然后重新组合,企图改变现代主义刻板的面目。查尔斯、詹克斯的话或许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他说:“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加一点什么别的(装饰因素)。”后现代主义造成负面影响的根源在于它的调侃态度。事实上,它是采用调侃的方式使用古典符号,调侃适度才能达到很好效果,但是过多调侃便伤害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对古典主义有深入了解的中产阶级,而他们偏偏是最大的买主。此外,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含义,使得“后现代主义”变成了低能的设计师的遁辞,凡是他讲不通的都冠以“后现代主义”的大帽子。看着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不伦不类的建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 
4。设计理念 
设计是从人类生活的开始而不是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博物馆中文化性收藏品,其作者当时并未被称为设计师,但他们却是真正的设计者。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产生于设计,我们能通过当时的设计看到当时的文化。所以大家的责任重大,设计师是在进行一种文化活动,把设计推向未来,有人认为,设计师改变的只是景观,而我不这样看,我认为设计师是在改变世界,这是两个概念。 
对于设计,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发明。二是革新或称之为改良。首先“发明”是从无到有,根据人们的真正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真正的功能。如果只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性格等方面进行改变,那只是在发明基础上的“革新”。


相关帖子
发表评论
添加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