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10位日本知名工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设计理论      2017-12-08 17:31:44     
品拉索产品策划

了解10位日本知名工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众所周知,日本设计是设计界具有顶尖实力的一个国家,他们的设计品牌遍布前世界,而且也让世界上众多设计师得到过好的设计灵感来源,给全世界的设计领域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其中最为著名的设计品牌MUJI是日本也是世界上少数为全世界都知道的品牌,把简约这个元素设计到了极致,让人感觉它的产品本来就是个原体,根本没有设计的痕迹,就这样才被人们所熟知,下面就一起来看下日常知名工业设计领域的著名设计师吧!来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吧!

1961年日本的工业生产与经济达到了全盛时期,带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逐渐由模仿转化为了特有的风格,并成为世界领先的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虽然对各类文化的包容性很强,但绝非无理性地照单全收,而是由“模仿”开始,成熟于“重生”,再以“修炼”达到另一种全新的表达形式。

日本的传统设计几乎没有被现代化破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都达到了一种几乎完美的地步,并致力于将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相结合,可谓一种广收博采又不失本国情调的特色设计。

下面为你列举了10位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日本工业设计师,希望你对日本设计能更加了解。

1、荣久庵宪司


   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1929 年生于东京,其父于 1945 年原子弹轰炸事件中去世后,他便出家为僧。1955 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两年后成立 GK 工业设计研究所。

   在去世前,荣久庵仍旧担当着 GK 工业设计集团董事长,而日本近 50 年来的不少重要设计,都是出自他和他的团队。

“设计如何能改善生活,如何让人类社会和平与协调,如何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好的设计师就像医生,通过物质的巧妙安排,让人身心俱感到更加‘舒服’。”

“设计不能只顾产品成果,更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不然地球的资源就会提早耗尽。”

“产品设计的挑战,就是必须尽量保持平衡和简洁,无论设计什么,我们都需要设计。”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

“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即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应经过用心设计,而不是胡乱凑合着,用用算了。”

2、喜多俊之


   喜多俊之先生是一位在环境、空间、工业设计领域的国际舞台上活跃的工业设计师。喜多先生一直致力于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术和材料运用于现代设计,和资源的再利用,是一位把传统因素与美相结合的新型机能主义设计师。

   他从1968年起开始将振兴与活化地方产业当成一生专业,开始与日本各地的传统工艺人合作,发展整合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品。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术和材料运用于现代设计,和资源的再利用。

   喜多俊之认为“畅销”是评价好的设计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越畅销说明你的设计越被消费者认可,而且越畅销,企业就会越来越强大,而企业越来越强大了,整个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设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叫做“幸福产业”。

3、柴田文江


   柴田文江(Fumie Shibata)可以说是目前日本最为活跃的工业设计师之一,她是以FREELANCE DESIGNER的身份活跃在日本的设计舞台上的,可以说柴田很本土化,因为她完全没有留洋经验,而且她的英文也不是很好。

   柴田也曾经因为日本企业普遍不信任女性工业设计师,两、三年完全沒有工作。在工业设计这个领域,女性要闯出名号很不容易,但柴田文江“像个母亲一样,温柔地照顾消费者”,成为幼婴儿、妇女等事业首先会被想到的工业设计师。

   只要是触摸过柴田作品的人,都会被她处处为人着想的体贴设计而感动。对于这种来自用户的反馈,柴田既感到高兴,又深受触动。“温柔”和“体贴”是两个涵义不同的词汇,但是在设计中,它们二者却又那么紧密。”——言简意赅的话语,道出了柴田文江设计思想的本质。

4、村田智明


   村田智明于1982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城市大学应用物理系后,加入了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后于1986年成立了赫斯设计实验室, 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创造出了许多有争议性的产品、外观设计、界面设计以及图标设计作品, 并屡获大奖;并以使用者心理行动分析法来达到“行为的设计”。他以其科技与理工兼备的背景,支援不同企业和学校对于高科技产品的设计开发。

   2005年在米兰家具展发表成立设计品牌METAPHYS。METAPHYS属联合品牌,是具有相同理念的公司和个人组成,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国家,也具有不同的思想。METAPHYS 采纳「行为设计」的哲理,在细心观察下,构思用者和产品之间的关联。

   注重行为设计,追求物的本质:“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我们所想到的每天都要用的东西呢?我们有没有错误的使用一些想当然的东西呢? ”设计师希望唤醒我们在产品过剩的消费文化基础上分辨事物存在的意义。

5、小池和也


   提到小池和也,大家也许会很陌生。但是对于单手开合的老虎保温杯,大家也许会有一点印象,而它的设计师就是小池和也。2003年开始担任イデア有限公司自有产品研发的首席设计师。

   2012年成立了Doogdesign公司,从事日用品、家具、家电等的研发。他的设计作品贯穿了日本设计的机能设计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实质。

6、深泽直人


   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他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其作品在欧洲和美国赢得过几十余设计大奖。他的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 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

   深泽直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而非改变,设计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复杂。因此,好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生活细节,方便人的生活习惯,使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7、佐藤大


   2002年,25岁的佐藤大在早稻田大学建筑系取得硕士学位并创立了个人设计事务所Nendo,更在短短3年间就将分所开到了现代设计之都米兰。此后的5年里,Nendo从小具规模发展为美国Newsweek评出的全球小型百强企业之一。

   “我的作品总是非常简洁质朴,但我不希望它们看上去都是冷冰冰的。”佐藤大希望赋予作品“友好而风趣”的特质,以及某种“幽默感”。“无论何时,我创作的出发点都是对象背后的故事。”佐藤大说,他创作的诀窍是“永远保持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因此,也永远有想要表达的欲望。

   与出生于60年代的日本设计师不同,生于1977年的佐藤大不需再背负解答“什么才是日本风格”的使命。生长于加拿大的经历,让佐藤大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成长,也让他在承袭日本式的严谨和禅意的同时,多了一些北美文化中的率性和幽默。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成就了日后Nendo在设计方面所呈现的独特气质。

8、柳宗理


   柳宗理是日本老一代的工业设计师。1936-1940年在东京艺术大学学习,1942年起,任勒·柯布西耶设计事务所派来日本参与改进产品设计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他将民间艺术的手作温暖融入到冰冷的工业设计中,是较早获得世界认可的日本设计师。

   191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被称为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的宗理,走遍了日本各地,深入日本的民间生活,在民间工艺中发现了人类生活的根本和真正人性化的源泉。这反而正是工业化时代所最应该学习的,他深深感受到传统和创造其实是在同一点上。之后,他设计出无数包括家具在内的工业产品,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

9、黑川雅之


   黑川雅之1937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的建筑世家,1967年获得早稻田大学建筑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兄长黑川纪章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家之一,以“共生思想”理论蜚声世界。也许不希望处于黑川纪章盛名的阴影下,黑川雅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把重心从建筑转移到产品设计上。

   1972年的“GOM”系列是第一个为黑川雅之带来国际声誉的设计,以黑色的橡胶为主体,结合锃亮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变成刀具、烟灰缸、圆珠笔、座钟等,磨砂质地的橡胶材料具有柔软的触感,就像人体的肌肤。至今这一系列仍在生产和销售,并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藏品。

   产品日益泛滥的时代,“人与工具、人与物品”的关系日趋重要。“所以,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款式、材料及材料的原始意义,将该物品周围的独特韵味表现出来。设计物品其实就是设计其独特的韵味,在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

10、太刀川英辅


   太刀川英辅(Eisuke Tachikawa)Nosigner设计公司创始人80后,2006年,太刀川英辅还在攻读建筑硕士学位时就创立了这个公司,致力于为社会革新而设计。Nosigner是日本知名的设计机构,崇尚简单自然、亲和实用、充满设计灵感的生活美学。

   太刀川英辅の十条设计生存心得:1,即便你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要先做了再说;2,要学就学最好的,而且最后要能超越它;3,以终为始,设计影响力;4,先从最终的成果来设想;5,传统品牌成功的秘密 改变体验;6,从相似的情境里找到全新的互动和连结;7,建立一个好团队,而且让里头的每个人发挥最佳优势;8,即便是被交付的小任务,也想想有没有做大的空间;9,大我愈大,小我愈小;10,要有同理心,去做一个在生活里真正需要的东西。

希望这些能够给新人设计师有很好的帮助,并且了解设计领域是非常庞大的。




ugainian官方微信

扫一扫,订阅最新资讯

留言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