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观点,构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先进性姿态”的思考
众所周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直以来广为人们所重视的行业,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也不外如是,想要培育更多工业设计人才,关键还得看各大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方法。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何晓佑的观点,关于构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先进性姿态”的思考,中国工业设计教育要“先进性发展”,除了在术科层面不断探索先进性之外,要在三个层面开展先进性研究。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引入中国40年来,我国的设计教育面貌一直是“跟随式发展”的。时至今日,工业设计教育需要研究从“跟随式发展”如何转型“先进性发展”的问题,这也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工业设计教育界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一是设计前沿理论的认知研究,二是基础性问题的设计研究,三是全球性问题的设计研究。只有在这些方面有所建树,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才能够构建起“先进性姿态”。
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做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中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全面启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和实施示范工程,完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建设研发设计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201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通知》中提到“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支持工业企业与设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培育高素质工业设计和研发人才。推动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国家工业设计奖励制度。”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价值、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支持研发体现中国文化要素的设计产品。”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提到“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年《国务院关于已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2010年,国家工信部颁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我国工业设计业界发展迅速,“载至2013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下属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成员就有近40家。到2015年底,以全国设计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园区已近千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融汇在当地‘工业园区’范围之中的。2016年中国各省主要经济活跃地区,甚至部分区县,都已开始筹划和建立自己的‘工业设计园’或‘设计创新、创意产业园’。”①;业界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专业设计公司不计其数;全国开设艺术设计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有922所,开设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有338所,开设产品设计本科教育的有552所,加上差不多数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业态显现出来的状态是振奋人心的。
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教育先行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雏形,可以追述到清代1903年的“葵卯学制”所创立的“图稿绘画科”。“‘葵卯学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并得以实施的学制,第一次从国家法定的专业设置角度,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工艺教育作了具体的规定。该学制规定的专业大致有染织、窑业、建筑、土木、金工、木工、漆工、机器、电器、造船以及图稿绘画等科目。从所开设的专业名称看,此类教育事实上涵盖了整个工业部门……从今天的角度看,也都包含工业设计的因素。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该学制中创设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图稿绘画科,这表明此类工艺教育已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行业分工的局限,创造性地反映出现代大生产中设计与制作相分离这一新特征,因而就其对专业设计师的培养这一创举而言,它可以看作是设计教育的发轫”。②
陈之佛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出国留学设计的学者,1919年留学日本学习图案,1923年4月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毕业回国,在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任教兼图案科主任,同时在上海创办“尚美图案馆”,专门从事工业产品的图案设计,这是我国的第一个设计事务所。陈之佛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机械与艺术的接近,可说是现代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最初出现于建筑,至近来已广及于一切造型的制作物了。”“艺术以最实在的意味与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相关切,艺术化的制品,亦在最大价值之下而成为一般民众生命之粮。”③
俞剑华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在文字上写出了英文Design的学者,他在其专著《最新图案法》中写道:“图案(Design)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造品,以与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讲求,刻不容缓!上至美术工艺,下迨日用什器,如制一物,必先有一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叟离。”④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学者对设计的认知已经比较接近包豪斯的认知。但是,中国没有搭上工业革命的列车,工业设计失去了发展的环境,中国的设计业逐步走上了特种手工艺为中心的工艺美术道路,加上当时的中国与国际交流甚少,在现代设计领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发现在国际商品竞争中,中国商品的品质不错,但由于设计不行,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力。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1956年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0年,国家轻工业部为了改进工业产品的造型和包装,发展经济和扩大对外贸易,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建立了“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1972年扩建为独立建制的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系,专业名称调整为“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这是我国最早的接近工业设计概念的专业系科。这一校一专业的建设,表明了中国设计教育终于在中国高等教育序列中,有了一席地位,尽管这个位置非常的弱小,但是它扎根了,并逐步发展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派出第一批大学老师赴国外学习工业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王明旨先生、柳冠中先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无锡轻工业学院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设计系)张福昌先生、吴静芳先生(女)。他们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回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包括广州美术学院的王受之先生、尹定邦先生等一批早期认知现代设计理念的学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撬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运动。
40年来,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一直以“跟随式发展”的姿态,不断地向国际先进学习,不断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认知的不断提升、企业认知的不断觉悟、业界认知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现代工业设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问题的存在,又在不断地克服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十年前,笔者曾在一篇论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研究》中例举了9大教育问题和3大行业问题,10年过去了,当年所例举的问题有些依然存在。虽然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加以改变,但是当下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如何从“断不了奶的婴儿”到自我成长?中国的工业设计业态如何从“跟随式发展”转型“先进性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如何以先进性的姿态来与世界交流?
中国的工业设计要在世界上“发声”,你凭什么有话语权?你的先进性在什么地方?也许有人说,我们已经挺先进的了,在很多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列。是的,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列,在一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层面我们已经具有国际的领先地位。但是,在认知层面,我们仍然是“跟随式”的。
我以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要“先进性发展”,除了在术科层面不断探索先进性之外,要在以下三个层面开展先进性研究。
一是设计理论问题的认知研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也可以说,我们基本上是跟在国外理论后面前行的。虽然我们高校有那么多的博士点,但是大家热衷于史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历史研究固然重要,但是现代前沿理论的研究是作为一个先进性国家所不可或缺的。中国需要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推进国际设计理论的发展。中国工业设计的先进性理论研究,当属柳冠中先生提出的“设计事理学”,2003年,柳冠中先生在“第六届亚洲国际设计大会”上发表了“生活形态模型——从事理学的角度阐述工业设计”的演讲,在国内的各种会议上,柳先生广泛地论述了他总结的这一现代设计理念。柳先生认为:这一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三个方面的研究上:实事求是;产品、商品、用品、废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及由此影响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的特征。这个规律就是搜寻需求目标的限制因素以确立目标系统——实“事”的研究,然后选择“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内因——求“是”的研究。“产品、商品、用品、废品”是工业设计本质:制造、流通、使用、利用之间矛盾协调统一的系统方法。“以人为本”是将这一观念落实于人的本质需求“人性、人情、人道”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对不同外因导致的需求进行“人理与事理”的定位,达到“人事”的要求。“事”是认识、研究人的需求、行为规律的平台,通过行为对象、行为环境、行为目的、行为条件、行为的语义与寓意、行为时间的研究,寻找不合理行为状态点、行为过程交接点和行为程序结构点,最终达到准确的需求分类定位。⑤ 柳冠中先生提出的“设计事理学”代表了中国工业设计界理论研究的成果,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也正在开展设计思维与方法的系列研究,如:《互补设计思维与方法》、《健康设计思维与方法》、《方式设计思维与方法》、《协同设计思维与方法》、《动力学设计思维与方法》、《传薪设计思维与方法》、《联接性设计思维与方法》、《全适性设计思维与方法》、《新概念设计思维与方法》等等,这些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有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在构建中国工业设计理论的“先进性姿态”方面有所贡献。
二是基础性问题的设计研究。
工业设计是一个应用学科,所以大家非常关心“当下性”问题的解决,恨不得今天引入了工业设计,明天就得到了经济的回报。对基础问题研究的投入程度严重不足,因而就形成一种现象:对每一个新发生的问题,研究不深入,浅尝辄止。其实“当下性”问题是千变万化的,而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我们不能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每一次出现了新问题都浅尝辄止,结果每次都是从零开始。比如,工业设计需要根据人的使用能力创造产品的新功能、新使用方式,那么就需要研究人的肢体还有什么可以延伸的可能,或者加入某些技术以后人的肢体得以怎样的延伸。它不是开发什么具体的产品,而是研究人的肢体延伸的各种可能性,这样的设计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不会马上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其研究的成果,为我们开发新的产品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设计发展到今天,或是教育、或是企业、或是公司,发展的速度都很快,但几乎没有一家真正的“设计研究院”,所以这些基础研究工作只能由大学来承担。问题是我们的大学也在“当下性”的裹胁下,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旗号下,大家没有兴趣和热情来做基础研究。对本质问题缺乏研究的设计,往往是就事论事,或许对“当下”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国际社会面前,只能使用别人的基础研究成果,不可能处在世界的先进性地位上。
三是全球性问题的设计研究。
全球性的问题,是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世界性的、综合性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比如环境问题、生态系统问题、能源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性的合作,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只关注本国问题,只关注企业的“当下”问题,不关注人类共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怎么可能引领整个世界?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缺水缺电,工业设计如何为这些国家和地区节水节电设计具有优良使用品质的产品,这些都是我们设计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从设计的角度研究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设计就不可能在全球构建起先进性的姿态。
上述三项研究,既是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界的事情,更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界的事情。中国有一千多所高校设置了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专业,各个高校环境不同,或是以科技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或是以文化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或是以商业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或是以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研究为先导的工业设计教育,凡此种种,各有各的特色。但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要从“跟随式发展”转型“先进性发展”,就需要承担起设计前沿理论的认知研究、基础性问题的设计研究、全球性问题的设计研究的责任。
我们需要与世界融合,以中国的“先进性姿态”来构建全球设计领域的“社会关系”,为人类高品质生活贡献中国的智慧。
何晓佑 南京艺术学院
2018年3月写于“金陵地下工作室”
备注:
① 蒋红斌:《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与发展指数研究(2016年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P3。
②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P8。
③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P301.
④俞剑华:《最新图案法》,商务印书馆,1926年,P1。
⑤柳冠中:《生活形态模型——从事理学的角度阐述工业设计》,载《设计》,2004年第一期。
ugainian官方微信
扫一扫,订阅最新资讯
留言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