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师介绍,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霍夫曼作品探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设计理论      2018-09-05 11:06:15     
品拉索产品策划

设计大师介绍,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霍夫曼作品探析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优概念工业设计为大家分享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霍夫曼生平简介及经典作品介绍,探究一下当时的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的作品设计思路。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英国产业革命的带动下欧洲各国开始进入早期工业文明时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正逐渐被机械化大生产所代替,传统的石拱结构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民主思潮开始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代的变化要求设计师们不断吸收和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由于社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多种艺术思潮、流派也接踵而来,文艺界也因此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一些敏感前卫的艺术家、设计师来说,是适应时代发展创造新的设计样式,还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坚持维护少数人的艺术,做一些“折中主义”的设计,成为不可避免的抉择。新艺术运动正是在这个探索时期发展而来,是世纪之交的产物。其影响和涵盖领域在欧洲深远而广泛,它对传统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叛使其创造了一种自然主义曲线美的装饰风格。作为新艺术运动分支之一的奥地利维也纳 “分离派”,在一批画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的主导下于1897年成立,其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the Austrian FineArt Association)。他们主张设计与传统艺术相分离,注重直线风格和几何形的运用,提倡迎合机械化大生产下的工业化设计,首次提出了“现代主义风格”的概念。

1897年,分离派在维也纳举办了一次展览会,展出了他们的作品,包括家庭用品、海报、绘画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它与新艺术运动主张的曲线风格大相径庭。其中约瑟夫·霍夫曼的设计风格颇为大胆,他的设计作品虽然在细部装饰上仍多采用绘画和自然题材的装饰,但他在抽象形式上的表现比其老师瓦格纳更为深入,其造型简练、色调明快、曲线和几何形态的有机结合,恰好与当时机械化生产模式不谋而合,令当时的设计界耳目一新,同时也为以后功能主义设计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2.约瑟夫·霍夫曼简介

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1870-1956图1),出生于原奥匈帝国的一个小城镇布尔特尼采(Brtnice),19世纪末“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先驱,为机械化大生产与工业设计的结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1 约瑟夫·霍夫曼(1870-1956)

1887年17岁的霍夫曼进入位于布尔诺(Brno 捷克第二大城市) 的国家高等工艺美术学校(National Advanced Arts and Crafts School)学习之后,就读于维也纳美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师从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1841-1918),并在1895年毕业时获得了“罗马奖” [罗马奖是当时欧洲针对艺术系学生(主要指绘画、雕塑和建筑)最重要的奖学金,获奖者将获得丰厚的奖金用以游学意大利]的殊荣。这一获奖经历使他有机会游学意大利,这段游学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意大利南部本土的建筑风格——平屋顶、几何立面,在霍夫曼的艺术思想中生根并蓄势待发。为期一年的意大利游学之旅结束后,霍夫曼便投入了导师瓦格纳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奥布里奇(Sosph Oblrich,1867-1908),并于1897年同瓦格纳、奥布里奇等人组建了“维也纳分离派”。在这里他积累了许多关于展台布置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设计实践铺垫了坚实的基础。1899年霍夫曼被任命为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 Vienna)的建筑设计教授,1905年霍夫曼离开分离派,与画家莫瑟(Koloman Moser,1868-1918)、银行家瓦多夫(Fritz Warndorfer)一起成立了维也纳工作联盟(Wiener Werkstatte),活动一直持续到1932年。在维也纳工作联盟担任主设计师期间进行了许多设计创作,如斯托克列宫(Palais Stoclet,1905 -1911)、 普 克 斯 多 夫 疗 养 院(Sanatorium Purkersdorf,1905-1906)以及为这所疗养院设计的著名的“坐的机器”。霍夫曼的家具作品其中很多都进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馆藏。1914年他参加了科隆举办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1925年参加了巴黎艺术设计展览会,1930年参加了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世界博览会,1941年霍夫曼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退休。

霍夫曼一生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这与他所受到过的教育、个人化的创作经历以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他在早期求学期间便受到恩师瓦格纳的设计思想影响,注重新材料、新形式的运用,后来逐渐开始显露自己的鲜明风格,他舍弃了新艺术运动中毫无意义的装饰,转向更深层次的现代抽象几何形的探索。中年受到英国新艺术运动代表人 麦金托什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直线条为主、色调简单的室内及家具设计风格的影响,首创了自己规整的垂直构图、方格网形式的设计手法,并受到广泛关注,也因此被称为“方格霍夫曼”。


3.约瑟夫·霍夫曼作品分析

霍夫曼不仅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一位求新求变的革新大师。他的设计风格是结合奥地利本土文化和个人经历发展起来的,因此与当时流行的新艺术曲线风格相去甚远。他不提倡设计中无意义的装饰,主张几何造型、功能与审美相结合,强调设计的总体性。所以他设计的作品在当时设计界都体现出了超乎时代的鲜明特色: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功能和装饰的吻合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契合。


3.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整个现代设计进程中的一个探索时期,也是传统的历史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背景下,不少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设计形式,其结果便是导致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新艺术运动”。霍夫曼作为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当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但他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正如分离派所标榜的与传统分离的口号一样,他鼓励新思想、新形式的出现,因此他的设计作品中试图采取一种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新艺术手法来表现他的想法。他并不完全抛弃新艺术运动中那些风格细腻、自然主义的装饰艺术,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抽象简约的符号,巧妙地融入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既有传统装饰特色,又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1905年为普克斯多夫疗养院设计的“坐的机器” (图2),椅子扶手采用弧线造型,侧面和靠背的方形板上均有镂空的格子,扶手后方的球形突起物既有装饰意味同时可以调节靠背倾斜度,整体呈现出功能主义倾向但又不失新艺术风格的一些韵律。而图3的四嵌套桌则是霍夫曼创新下的又一杰作,4 个桌子相互叠加嵌合宛如一个方盒子,体型轻盈且节约空间,整套桌子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气息。从上可见,大量方形元素的运用是霍夫曼所独创的设计样式——“方格霍夫曼”,反映了其家具设计中的理性功能主义思想。


图2 扶手椅(“坐的机器”1905年)


图3 四嵌套桌 1909年

可以看出霍夫曼的大胆尝试与新艺术运动所强调的打破传统的创新精神是保持一致的,但在设计形式上,却是突破了新艺术运动曲线语言的概念,创造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形风格”,为现代主义与传统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3.2 功能与装饰的吻合

1905年霍夫曼曾提出“人们的指导原则是功能,实用是人们的首要条件,人们必须把精力集中在适当的比例和材料的正确使用上。应该在需要装饰的时候才去寻求装饰,反对不惜代价去装饰”。霍夫曼强调实用美,认为没有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他大胆地抛弃新艺术中不实用的装饰构件,力求革新,认为造型结构与相适应的时代功能结合时,不仅能产生装饰美且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这些都表现出他是奥地利新艺术风格的革新人物。如图4、5中的餐具和茶具设计正是这一观念的鲜明体现。这些作品不仅体现出霍夫曼所提倡的功能与装饰吻合的观点,而且还融入了他自创的“方形风格”,这在两者的造型上已经可窥一斑。茶壶的壶身和把手均采用了规矩、静止的矩形,银质的茶具本身通过连续纯粹、极具现代感的造型,表达出功能与装饰相结合的精心构思。除此之外,霍夫曼还特地在茶具的手柄处用红珊瑚(红珊瑚,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和皮革做了巧妙的点缀装饰,消除了连续方形所带来的刚硬,却能透露出一丝别致的味道。餐具则体现了一种优雅的简洁风格,整套餐具无论型号大小都只在手柄末端加饰了4颗圆珠,并统一雕刻了他喜爱的矩形图案,再无别的装饰,这种简洁、凝练的统一风格即便在今天也极具现代感。


图4 餐具(1903年-1904年)


图5 茶具(1903年)

霍夫曼不提倡设计中无意义的装饰,而是在功能和造型结构上精心构思,提炼出一种理性的功能美,通过对装饰的有意克制来达到功能与装饰的有机结合,为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开拓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也是霍夫曼产品设计的核心手法。而他所强调的实用美学,实际上也是对工业时代下如何处理功能性和装饰性的一次早期探索。


3.3 整体与局部的契合

19世纪后半叶,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都在推崇同一个时代主题—— “艺术的平等与统一”,作为统一美学的“总体艺术”思想首先在英国著名建筑师查尔斯·麦金托什的设计作品中得以应用,然后随之推广。1900年维也纳分离派展览会上麦金托什的作品影响了维也纳各个青年艺术家的设计思想,其中霍夫曼也深受其影响。霍夫曼一生非常强调总体艺术的美学理念,他希望通过调动建筑中的各个元素间互为补充的作用来增强整体表现力的最后效果。所以,霍夫曼在设计实践中常常遵循这个理念将设计由内而外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解读他的家具、产品设计往往需要放在其整个建筑中才能更加清楚明了。

1905-1911年霍夫曼受银行家阿道夫·斯托克列(Adolphe Stoclet)的委托,协同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主持了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郊外的别墅——斯托克列宫的设计,纵观整栋建筑从白色大理石外形到室内的黑白大理石饰面,从银饰方形餐具到几何形花园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是在麦金托什的影响下开始的总体艺术设计,但是不同于麦金托什植物、花卉主题的曲线装饰,霍夫曼采用独创的黑白方格以及圆形、矩形等作为整个奢华空间的主题,定义了整体的家具、餐具、灯具和地板等设计,装饰上采用严谨的几何形状和少数精致的浮雕,使其整个室内设计显得非常规整。斯托克列宫是霍夫曼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座建筑的完成实际上预示着建筑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到来——装饰艺术与设计、建筑融为一体的总体艺术风格(图6、图7)。


图6 斯托克列宫


图7 左为斯托克列宫主卧室右为盥洗室


4.结语

霍夫曼的设计风格不受严格公式的限制,开创个人的先锋设计,形成了“方形霍夫曼”风格。在他担任维也纳工作联盟设计师期间,一直是工作联盟的核心人物和风格主导者。他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体现在一生的丰富设计中,其产品既包含功能要素又具有美感。他既不盲目跟从盛行的自然主义倾向,也没有一味鼓吹几何化风格,而是将这两者元素结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实践于总体艺术理念中,其中斯托克列宫作为世纪之交的总体艺术理念代表作,也受到后来现代派设计师的推崇,所有这些都促使他成为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杰出领航者。


来源:黄凤仪 吴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ugainian官方微信

扫一扫,订阅最新资讯

留言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