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大师观点,柳冠中:商业设计不等于工业设计
我们当前理解的工业设计,大部分是商业设计,而并非真正的工业设计。
——柳冠中
手记✎ 采编 黄小芳
清晨,微雨,清华美院的毕设展人头涌动。我们一行人在教学楼里七弯八绕,终于在B464见到了柳冠中老师。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谈到工业设计时果然十分严肃,甚至一度痛心疾首,正是许多设计师印象中“柳老爷子”的模样。
设计师介绍
INTRODUCTION DESIGNER
柳冠中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美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光华龙腾奖委员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等。
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创立了“方式设计说”、“事理学”理论、“设计文化”学说、“共生美学”、“设计学”、“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理论,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989年曾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设计名人”之一。新近著有《中国工业设计断想》。
采访内容
INTERVIEW CONTENT
- 1 -
舍本逐末、趋名逐利的设计
Q1:国内民众目前对工业设计是否存在哪些误解?
国内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从院校开始研究起工业设计的,至今也有快40年了。近十年发展较快,但大家对于工业设计的误解还是很大。其实我们当前理解的工业设计,大部分是商业设计,而并非真正的工业设计。
引进的工业,是中国“造”,不是“制”
国内的工业并不是本土生长起来,而是引进的。而工业设计是在引进之后才开始的,自然地偏重于一些“表面”的东西。中国的制造业体量已经很庞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制造”实际上是中国造,不是中国制。对工业设计的误解,以及我们的转型难(包括中兴事件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工业是引进的。可能这句话说得比较重,但是必须承认,中国有工业,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工业化。
工业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而中国则是从国外花巨资引进设备和流水线,大家都在忙着生产,没空去研究其背后的原理。固然,中国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不具备开发能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负责买进做生产,只担心产品卖不出去。但这到最后,国外引进的东西,中国甚至比国外做得多,做得便宜。所以改革开放40年,销售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每一个企业关注的都是卖,每个企业的销售总监挣最多钱。
没有消化,中国的工业设计即“美工”
忽略了研发(消化),来不及消化,也没有消化的基础。这些问题反映了中国的工业设计是加工型的制造,说得难听点,中国的工业设计还是“美工”,就是以外观美化、改良为主。
30多年前,轻工部领导就说过,“你们不就是在脸盆上喷个花吗?”这个观念随着时间推进有所改变,但基本认知大抵还是如此的,七八成以上的人还是认为设计即“美化”。
一般中国的工业设计公司,基本都是两个月的活,三周的设计任务。这么短的时间能做什么呢?不就是换材料、换表面处理、换颜色,或者加一个所谓的中国符号,说到底就是改良。是,引进和改良带来了效率,但是不去消化的话,只会在无形中制约了我们自己对于核心零部件的掌握,永远做不出颠覆性的创新。
国家政策指明要重视专业性的工业设计,要从外观设计提升到综合高端的设计服务。“十三五”规划更提到要加快工业设计中心的建设,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口号都提得很好,但为何迟迟没有行动?
我们的工业整体仍是加工型的。因为都是现成的引进,哪还需要什么设计,不就是换颜色、换标志,这哪是设计?长时间停留在这样的环境里,乃至于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大部分企业还在引进,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设计是在引进前就已经在国外完成了的,所以嚷嚷着转型12年了,还是那么慢。
我们的生产、我们的工业基础,我们的观念都没有大转变。去年在良渚的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我说,工业设计不是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大家理解不了。
舍本逐末 设计的本质是“解渴”
现在国内所谓的设计,就是大家在争论材料、结构、造型,忘掉了最原始的本质部分,忘记了技术参数是怎么定的?这块没有做研究。真正的设计师要走在前端!没有前端,后端的设计只是美化改良。
我经常说我们要茶杯干嘛?是为了解渴的。现在的误区在于,我们的设计目的并不是杯子、桌子、汽车等,而是解渴、是工作的平台、是出行的方便,但国内偏偏认为产品本身才是目的,所以中国商业成功了,GDP上去了,自主核心技术却被丢失了。
设计被商业控制,但设计真正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是解决不同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解渴”的问题,这才是设计思维的本质。而企业现在还是商业思维,想着怎么从老百姓手里把钱掏出来。
都说乔布斯厉害,但是苹果是个商业机构,它要挣钱要周转,产品一直迭代在挣钱,苹果绝对不是设计公司。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商业化的,所谓的节假日经济,不就是为了套老百姓手里的钱吗?制造一个机遇让你去买买买,老百姓都愿意,大家感觉经济很繁荣。但实际上双11是“犯罪”,是在糟蹋资源,在腐蚀消费观念,买那么多干什么?
目前国际上都鲜少有对设计的清醒认知,因为资本一直在作祟,都是商业在做主,为了钱而生产,为了钱而开发。中国唯一的希望是我们后发制人,把设计弄清楚,超越西方。
- 2 -
设计要与科技、商业做博弈
Q2:如您所说,大部分企业都在做商业化设计,是否不利于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商业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是必需的,但过度重视的话就异化了,会影响到大家对设计的认识。所谓设计,需要解决制造问题、流通问题、使用问题、回收再利用问题等,商业流通只是其中一部分,商业不是目的,制造也不是目的。制造是为了流通,流通是为了使用,使用最后要回收再利用,这是社会的一个闭环循环。
商业发展是必须的 过度重视会产生问题
商业的发展是必要的,只有流通,老百姓才能拿得到,才能有反馈。但现在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在以商业为主,这是会带来问题的。我们要及时全面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设计是什么?不是满足市场!设计是引导市场,引导消费,而不是满足消费的。“消费”一词是典型的商业语言,只有消费才能挣钱。但设计不是要促进消费,设计有一个评价点是能用十年,就不要设计成只能用五年。所以我们应该是去研究用户,“用户"不等于只研究使用者,还应包括研究制造者、营销者、物流者、维修者、回收者。这里的研究并不等于是跟着使用者做调查,他们不是专家,只能给一些改良意见,而颠覆性的设计意见是说不出来的。
乔布斯的苹果绝对不是靠调研来做设计的,而是靠研究,最终拿出来,老百姓说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就叫引导消费,引导使用,引导市场。要做到这点,我们中国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说设计的过程需要商业流通,但是必须正确对待。
顾此失彼 时尚是短命鬼
现在整个国家处在上升期,大家关注的都是GDP,关注眼前的东西。你买了我也要买;你买一个桑塔纳,我买一个宝马;你买一个宝马,我买一个路虎,互相攀比。中国是需要经历这个过程的,但应该要多加引导,比如设计师考虑用户时不能仅仅聚焦在使用者上,维修者、运输者也是使用者啊,但在这方面,设计往往会忽略了,只考虑老百姓。比如现在大家都瞄准了小青年团体,考虑到他们的虚荣心,要做炫酷要做时尚,这对吗?这不对。现在时尚实际上等于设计了,但实际上时尚的另一个解释是短命鬼,是商业口号。短命了,才能不断推销新东西,才能卖出东西。而设计不是要短命,设计师要恰如其分,让设计符合人们的需求,并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能解决问题就行。
设计要与科技、商业做博弈
设计的立命是什么?现在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设计师也在为养家糊口想办法多挣钱。为了商业的利益,为了拿到尾款,甲方叫干嘛就干嘛,放弃掉自己的立场底线。
而科技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设计一定要这样吗?能解决问题,干吗非要用高技术呢?“高”就贵了,就复杂,就容易坏。所以设计往往是平衡科技、商业的发展,落脚点是人类、社会、是我们。而人类并不能完全跟着科技走,否则未来会出现问题。科技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科技能够带来福祉,也可能毁灭人类。所以设计需要与科技、与商业博弈。
- 3 -
设计师的底线
Q3:设计师也要养家糊口,单纯追求真正的设计,在国内是否是现实的?
医生难道为了养家糊口,就胡乱开药骗人?难道因为饿了肚子,就去烧杀抢掠吗?这是做人的基准!中国现在都忘了这一点,养家糊口也不能去偷摸抢骗呀!
设计师也是有底线的
设计师与医生、教师职业一样,也是要有良知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培养人才都忽略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只是教怎么挣钱,导致到最后可能会行骗。养家糊口是必须的,但不能不择手段,凭本事让人家接受你的设计,使社会进步,这是底线,与养家糊口不矛盾。
所有职业都有底线,钱是好东西,但得来路干净,大家都懂的,可现在为什么糊涂了呢?有的中小学上课不教好,下课搞补习,因为补习就能挣到钱。医生为了拿到医药代表的回扣,多开药,开贵药……设计师也是个职业,好好工作,好好设计,自然能拿到报酬,社会会承认的。
在教育阶段修正乱象
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但也确实很艰巨。古而有之,十年寒窗,一朝中榜,状元娶皇帝女儿,一步登天。这背后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为了地位。几千年来,这个目标的树立成就了观念。到了现代就是高考前拼命复习,争取高分,上重点大学,将来好找个好工作,挣多点钱。
所谓“教育”,“教”是教本事、教技巧、教知识,“育”是育人。但大家现在不提教育,只做教学了,所以大家都关心本事、技巧、知识,大学培养出的都是挣钱的好手。之前就有一位北大教授说过,大学培养出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大家想过没,接受教育不该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挣钱,重点在“育”上。而我们把教育当作挣钱的工具,当作改变身份的一个台阶,这个观念要转变的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全民都有问题,政府暂时也解决不了,只能慢慢引导。
曾有记者问爱因斯坦光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说不记得,然后记者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还配当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吗?爱因斯坦回答道,“这个能查到,我干嘛要记?”反观大家,都愿意记知识,至于这个知识怎么来的,不关心。教育,是要教会我们探索的,这样人类才能进步。而我们从小就是知道了答案,就不探索为什么了,这是我们创新意识淡薄的一个原因。
老师引进门 修行在自身
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专业,学生要接触各种学科知识,造型学、物理学、机械学、人机学,要会价值分析,所以需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莫说四年学不完,一辈子恐怕也学不过来。所以设计这个学科,在学校里学的应该是思想和思考的方法,是教会你打猎的方法,老师教你怎么找猎物、怎么瞄准,然后你到社会上自己打猎去,所谓“老师引进门修行在自身”。教育是举一反三,由表及里,才能够由此及彼。中国不是不知道,但大家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这个。
20年前没有的学科,现在都有了,说明社会进步非常快。而学设计的学生要应对这种进步,必须学会自己在社会里寻找知识,设计师需要一辈子的学习。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单纯是一个设计匠,也不是一个打工的,不是设计总监让干嘛就干嘛,这种我们一般只说是打工的白领。优秀设计师的脑子要清醒,知道要对自己负责,要对所在的企业负责,同时也要对社会负责,如此才算有职业道德,才是有底线的。另一方面,必须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仅能做眼前的改良,还要为下一个时代做准备,可以拿出一个全新的突破性、颠覆性的产品。
1999年,亚太国际设计会议,松下洗衣机的设计部长谈到了21世纪洗衣机的发展趋势。我说中国21世纪将淘汰洗衣机,因为我们要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干净衣服。我问当时日本的洗衣机利用率是多少?结果只有6%-8%。这么低的利用率,投入那么多技术做研发有意义吗?能看到这个、能看到本质需求的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师。
中国人实际上是很聪明的,像方太的水槽洗碗机和老板电器的排油烟机都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观念理清了,思想方法理清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应该是很强的。
- 4 -
新材料与设计互为推进
Q4:在您看来,新材料跟设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刚才实际是从设计的道德、设计的人才培养,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推动设计发展、推动企业转型,推动社会产业转型方面来讲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应该承认科技的进步,比如材料革命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如果没有电,就不会有电话,更不用谈设计。
材料革命、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的进步、材料的革命自然会带来社会的进步,可以给设计师更多的创新手段,更多的设计机会,解决更多的设计问题或社会问题,即所谓的“物质决定精神”。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设计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目前的材料却无法满足,这反过来就给材料研发提供了一个课题和压力,科学家要攻关改良,去创造设计所需要的材料,那么新材料就出现了。所以新材料分两种,一种是正常的研究中诞生的;另一种是需求倒逼材料转型,改变性能的。
举个科技进步的例子,宇航服能测出宇航员的心跳、心率、血压、血糖,数值精确,但价格昂贵。这个技术转民用就是血糖仪,大家不需要去医院里等半天,拿针扎疼一下,等结果还要再耗上大半天。之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转化了宇航服上的技术,让老百姓在家里边不用扎针,就能够测量血糖。他把东西拿来让我们设计,认为设计就是改外观。
一个小黑盒子,不扎针就能测出血糖,但是必须要测半个小时,被测人必须保持情绪稳定,不能动,不能激动,测得非常准。这其实放在一个普通老百姓身上是不对的,半个小时不能动,而且这个血糖仪买下来要几万块钱,一般老百姓都没有这个消费能力,还不如到医院去查,查得更准,而且能马上开药。所以我们跟他说,你的设计定位错了,技术虽然高,但对老百姓没有意义。我们要的不是准,你即便准了,最后开药还是要到医院去,还是得再查一遍。家用血糖仪的目标跟医院、跟航天飞机用的目标和定位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设计,反过来要修正它的技术参数,不要那么准,只要有趋势就行了。另外,你让老人家一动不动那么久测血糖,他坐不住啊,所以要调整参数和技术要求。他们重新做了研发,一年后东西才出来。
设计给材料研究提出课题
技术革命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技术的参数是否适合人,那是两回事。所以材料革命了不起,但是材料如果不能应用(所谓应用就是具体人、具体环境与条件),设计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设计往往要给材料和技术提课题,使之发挥作用。
刚才也说了,材料研发非常重要。但材料研发以后用在哪?更重要。现在中国也是有很多发明专利,都锁在柜子里没有用,不能落地。要落地就是要研究生活,研究需要,而研究生活也需要设计。材料革命很大部分的刺激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比如马桶,再好也需要再买个马桶刷,因为马桶冲了以后还冲不干净,需要刷。我们搞设计的就要提问题了。原来烧结的釉表面是结晶的,不会藏污纳垢,但拿放大镜一看,上面都是小孔,所以还是会沾,要用马桶刷。那么其实可以提出一个颠覆性的创新,革掉陶瓷马桶的命。陶瓷马桶笨重,运输不便,而且陶瓷原材料越来越少。但全世界都还在做陶瓷马桶,被概念束缚住了。其实纳米材料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表面不沾。但因为马桶需要承重,有一定尺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马桶是这样的。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的话,干嘛非要陶瓷呢?
这是表面处理的问题,别的材料也是能做到的。这同时也提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厕所要铺瓷砖?也是因为好清洁,对不对?但是老人摔一下就完了,所以厕所恰恰应该是软的,不怕摔,这又是一场材料革命。如果材料能实现的话,厕所就不是陶瓷的,就不是硬的,而是软的。有要求才会有进步,这就是材料跟设计的密切关系。纳米材料出现后,还没找到一些较好的应用点,那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处处都是应用例子。找到了应用,那技术又往前走了,对吧?
来源:黄小芳 / 微信公众号:材料馆
扫码添加优概念微信加入优概念设计交流群
获取更多设计资料
ugainian官方微信
扫一扫,订阅最新资讯
留言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