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方面让你知道艺术家和设计师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信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惑,那就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到底有什么区别,说它们不同呢,但好像又有相同的特点,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从6个方面让你知道艺术家和设计师到底有什么区别,从产品和解决问题,本身技巧,作品功能以及获利方式,相信看了以后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艺术家的产品不一定要美,那设计师的产品勒?
一语言之,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是在创作视觉化产品。然而,艺术家的作品,大众却不一定会觉得好看,不管是运用何种媒材创作,都仅是艺术家自己希望呈现或希望观者看到的视觉效果。
就像艺术品可能都不这么美、有些甚至相当抽象,但艺术品的目的不在于好看,而是在于让观赏者有感动。
设计师的作品则被视作钩通的方式,也算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步骤。设计师会运用描写、素描、模型等各种方法呈现作品并与团队钩通最终产品。而这些最终产品可以是短片、电影、笔记型电脑,甚至是家具。消费者当然不太可能看到那些製作初期,还算是「草稿」的东西,却是很重要的过程。
但也有身兼二职的创作者,就像日本著名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设计的 LV 包款你可能会买回家,但不一定会将一件豪乳少女用乳汁跳绳的巨型人偶搬回家(名为HIRIPON)。毕竟「艺术需要金钱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想要达成两者也不是很容易,口袋不够深也无法)
二、艺术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设计是解决别人的问题
设计最初是运用在解抉问题。艺术家面临的问题大多是欲分享自己的点子,当他完成作品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解抉。但设计师通常是在帮客护解抉问题。
举例来说,有一企业希望衝高某产品的销售量,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比较其它产品,找出本身的劣势并说服消费者:不!其实我们的产品更好!
设计师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抉这个问题,大力促销、降低成本、加强产品特点等,也许最终的结果仅是改良一些小问题,却同时解抉了客护与消费者的需求。
三、艺术家练就一身技巧,设计师注重产品沟通能力
艺术家通常已练就一身好功夫,而且大多数的情况下,在经验日积月累下,不管是技术或表现手法都会显著的增长,随之提高作品的价值。(当然,艺术不能用金钱衡量。)
设计师则不一定要身怀绝技了,至少纯就艺术技法方面,他们更重于倚靠作品表现良好的钩通能力,而不是苦尽心思在贩售作品。不过,兼具技术与钩通二层面的设计师当然更显专业。
四、艺术家的作品不是人人懂,但设计师你的作品没人懂就吃土吧
基本上,设计师的作品都要能够与消费者轻易产生互动,市场是残酷的,如果无法满足顾客,他们便会将你淘汰。
当谈到与艺术家的作品互动,回想画展、摄影展裡或坐或站,摇头晃脑苦思许久的观众,试著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五分钟过去后,懂得人就懂,不懂的人就算了而转身离开。除非是装置艺术或雕刻作品等立体创作,艺术品的互动通常趋向被动、侷限于平面视觉。
间单来说,不管是设计马桶、汽车、手机,所有的产品设计无一刻不为消费者著想,必须考量到的因素也不仅是概念传达这洋单纯的一件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才算成功。
五、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功能大不同
艺术作品提供了哪些功能?这个问题听起来就有点怪异,但仔细回想一下,每次看莫内的睡莲系列心中都有平静的感觉,艺术作品的确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刺激,许多历史画的背后甚至别具历史研究意义。
产品的一项功能满足了特定的需求,这就称作功能性设计。举例来说,一个具有出色外型的开罐器(至今尚未看过),使用高科技的碳纤维製成,也许它看起来既别緻又轻盈,那又怎洋?使用100次后就因为太钝被丢掉,不耐用的开罐器又价格高昂,消费者要不是有莫名的追求,谁会买帐?
如此一来,这个精緻的开罐器倒成了艺术品,而它也丧失了原本应有的功能,更现实的是,它不会被大量生产,成为你结帐前顺手扔进购物车的商品。
六、艺术家名画一幅或许好几亿,设计师获利条件在于大量生产
每次听到苏富比拍卖会上喊出惊人天价买下艺术作品,都不禁让我想像,砸下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几亿台蔽,买下一幅名作珍藏,那种滋味……还是别做白日梦了。
现实一点来谈艺术作品的价值,当然还是在于艺术家耗费心力、甚至一生的光阴,投注毕生精华于作品当中,一笔一画勾勒出的价值。而设计,获利的基本条件即在于能够大量生产。
不只是消费性产品,设备仪器、平面设计、室内装潢等任何设计,其生产力是个很大的重点。例如中秋节礼盒包装如果以形单影隻的嫦娥为主,跟一家团圆观月的感觉就差很多了。四房两厅的大坪数装潢,可能也不太这合小家庭居多的台湾人。
除此之外,设计师尝试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更要考虑到整个生产週期,从概念生成一直到产出商品,有太多细节需要注意了。
ugainian官方微信
扫一扫,订阅最新资讯
留言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