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考研的7大问题,给考生学习产品的资料
每年的考研都学生都不下于百万,而且这几年的考研学子更是不停的冒出来,这些考生都需要寻找资料,而且还有些花钱到某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去学习,这也让那些机构有存活下去的希望,而且这些机构给考生教学的资料都是来自于实际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这也给了学生的兴趣目标。
1、名师是网红更是流量
考研可能是最认名师的培训类别,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线下培训机构多年的强势宣传和其积累效应;另一个是公共课的教材考研党基本上买不到别人的,流量大的天猫书店考研教辅类图书基本上就是那20几个人编写的。这两个原因形成了互推,名师也会越来越出名,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工具的普及,这些名师也或多或少的玩起了粉丝经济,看看考研老师的微博粉丝数量和互动就一目了然了(考研学生其实微博活跃性不高,只是为了学习来跟老师互动)。肖秀荣粉丝98万,商志37万,何凯文153万,朱伟76万,等等,他们每一条微博都有上百条评论,他们无疑是我们所谓的“网红”。
名师效应很多人当然知道,于是很多线上产品都把名师当作招牌来招生。但是由于名师和各个机构利益绑定的问题,导致很多产品上名师课程都是刷流量的,核心课程名师们永远都只提供给合作最好的一家(老东家),规则上来说这也无可厚非。例如,考研英语的商志在A平台做直播课,10000多人上课,但是来上课的学生确基本上都是B平台的用户,听完课仍然回B平台去购买其系统课程,但是A平台的瞬间流量和宣传材料却有了,而B平台那一晚确实活跃用户数降低了好多,流量都是跟着老师走。
2、课程内容是关键,讲课生动更关键
同样的内容,如果老师会侃大山,会激励,时不时来段笑话则这位老师会更受欢迎。有些老师讲课十分实在,从头讲到尾,没有废话,真正干货,不能说不好,不过也只有学霸才会听他们的课,学霸也只占考研党的20%,甚至更少。这样的现象其实不只在考研领域,四六级,甚至K12领域早已经得到公认。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机构莫过于新东方,新东方大多数老师基本上都有段子手的潜质,而且是受过培训的段子手。
3、环境氛围到底有多重要
互联网教育产品的突起让线下机构的招生越来越难做,即便如此。名师在大学的一堂讲座100多人报班还是有的,比例大概在40%。然而这个报名率是任何互联网产品苛求而不能达到的。究其根本就是氛围感染情绪而带来的结果,200多人甚至更多人的线下大课堂总是很容易被点燃情绪,冲动也好,趋之若鹜也罢都会纷纷解囊,哪怕几千元的课程也都先把押金交了。互联网人当然也看到了这点,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培训产品搞直播,都是为了互动,让互动来形成感染氛围。
另一方面是从考研学生本身来总结,如果宿舍其他同学不考研,考研同学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花花绿绿的干扰,反而如果都考研的话,资源分享且不说,单单学习动力和持久性就不一样,这也是很多线下机构销售来促进学生报线下班的一个主要托辞,即便很多二三线城市的辅导班上课就是放光盘视频,学生也都乖乖的去听课。
4、盗版无处不在
盗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互联网培训产品,特别是考研领域。录屏,缓存,分享账号各种方式纷至沓来,即便产品视频加密,即便有跑马灯,即便有版权追责声明,然而仍然挡不住淘宝和微店盗版的售卖。商志、何凯文等一线老师的课程在淘宝搜一搜几百个店铺在出售,官方几百块钱的课程20几块就能在淘宝买到一样的,学生当然喜欢花更少的钱了。举报没有淘宝的小二搭理你,追责你也不可能因为几百块钱真的去起诉一个大学生吧,视频加密只需要随处可下载的录屏软件就可完败你。互联网产品只能打击职业盗版的而已,即便如此,换个账号换个人依然可以继续玩。
5、书是刚需,其他都没那么重要
考研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买几本考研复习书,而报班或者线上听课的人数远远小于买书的人。于是很多辅导书都有光盘,都有二维码来引导学员再次消费,但是学生貌似都不太感冒,很多学生的光盘从没看过,很多学生都不会去扫书上的二维码,这也是书商都在做流量转化,却都没见到真正受益的原因。前一阵跟天猫教辅类图书排名非常靠前的书商聊天(去年卖书流水1亿多),就倒了一肚子苦水,有流量变现难,有销量,不挣钱。这也是不只一个书商这么跟我说了。
除了课程,考研的互联网产品也瞄准了社区、问答、资料分享、题库、甚至垂直搜索,除了考研帮依托社区还活得挺好之外,其他的看看用户数也只能呵呵了。根本原因在于考研本是时间紧迫的事情,除了书和课程,其他的需求都没那么重要,仅有的娱乐时间当然会更偏重原有的社交渠道。即便考研帮,上面活跃的论坛发帖人也大多是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或兼职学生。
6、产品体验别复杂,要简单方便
用户需求永远是做不完的,考虑到满足大多数人需求就好。从服务方和被服务方来设计产品可能更实际一下(PS我们现在的产品很简单,但是很不方便)。考研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方便找课,买课,换课,退课,听课,而服务方的核心需求是方便上传课程,管理销售和推广。其他的学习轨迹、问答、促销等等都是辅助功能,把前面的做好已经很了不起了。举个例子,很多学生其实都喜欢视频加速观看,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复习,然而现在很多考研产品都没有这个功能;再举个例子,很多学生其实都喜欢老师课程尽快更新,然而还没发现哪个产品有催课功能。多年的项目经验告诉我千万别泛需求,有些产品看到了丁点用户就附加社区,附加问答等等看似好玩的功能,然而用户活跃度低到不行,产品可能都没意识到用户时间问题。
7、考研产品用户沉淀和推广触及
虽然我们今年已经有30万的考研用户,但是明年呢,考研产品的用户沉淀可能是重伤,毕竟二战的人很少,毕竟考完研就用不到了,反而像腾讯课堂这样的大平台更容易做,即便考上研究生,也许我还能学个雅思或者插画。我们想过研究生给考研党提供问答、笔记分享等功能,然而调研数据悲观到这个功能只能在微信试一试,现实是的确如此。
实用的资料能够帮考生在今后有更大的帮助,希望考生能够顺利入榜。
留言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