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就业者跳槽注意了,高校看人才看重人才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2016-12-01 11:01:23     
品拉索产品策划

设计就业者跳槽注意了,高校看人才看重人才计划

据悉,现今很多高校引进人才需要看是否进入人才计划,这项指标已经成为薪值,福利待遇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

陆涛(佚名)北京教师最近考虑跳槽,寻觅于上海多所高校,发现只有入了人才计划才是人才,没有待遇则相当不理想。


这里所说的人才计划,指的是目前中央各部委和单位出台的形形色色的人才计划。从中组部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到教育部的“长江学者”、“长江青年”,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优青”以及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初步统计,约有20多种,不一而足。

人才计划

对接即将启动的“双一流”建设计划,各地纷纷推出建设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的方案,与之勾连的就是人才引进大战已经提前打响——


这无形中让一些学者焦虑不已,有人才计划的身价倍涨,没入人才计划的今后咋办?


有没有人才计划,待遇“天壤之别”


陆涛这次来上海高校打听,得到的答复让他哭笑不得。


一所高校分管人事的负责人给他出了主意:“先回去,尽快弄顶‘人才计划’后再来。”因为,如果弄不到人才计划,就不符合该校引进人才的“硬杠杠”,享受不了引进人才的待遇。即便勉强“转会”成功,一年的薪资也只有10多万元,待遇还不如陆涛目前所在的北京某高校。


可陆涛说,他之所以考虑到上海发展,就是希望在这里解决人才计划问题。


有人才计划学者和没人才计划学者之间的待遇差距,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薛宇的话来说,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武汉地区几所重点高校为例,普通的教授招聘,科研启动经费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可如果入选的是“青年千人”,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科研启动经费,都至少可以翻番,有时甚至可以翻几番,例如启动经费有的可以达到500万以上。而如果引进的是国家“杰青”,那么无论是年薪还是科研经费都会更高。


就在去年,东莞理工学院就曾开出高价全球揽才,其中,对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给出基础年薪130万元,住房补贴250万元的优厚待遇。


据悉,由于“青年千人”能够从国家直接获得较多的经费,因此虽则建设“双一流”的战鼓擂响,许多高校目前出台人才引进计划,甚至只考虑招聘头上有人才计划学者。


38/40岁和45岁,成为两道“分水岭”


有人才计划的人才身价倍增,无形中让一些目前还没有拿到人才计划的学者压力陡增,“奔四焦虑”和“45岁焦虑”随之开始蔓延。因为,高校目前公认的几大高级别的人才计划,对申报者的年龄都有限制。比如,


国家“青年千人”申报者年龄不超过40周岁;


申报国家“优青”的,一般男性不超过38周岁,女性不超过40周岁;


申报“长江学者”,理工科领域一般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55周岁);


申报“青年长江”,理工科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类不超过45周岁)


……


从年龄轴来看,38/40岁和45岁,是能否成为“人才”的两道分水岭。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年龄焦虑”,实际上和学界公认的“人才计划链”评价体系有关。


薛宇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位负责人曾披露过一些数据并指出,自国家“杰青”评审启动后,近年来入选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绝大多数都是国家“杰青”获得者。这位负责人的本来意图应该似乎想说明国家“杰青”项目对科学家成才很有帮助,但传到学界的信号却无形中有了偏差。更多学界人士对此的解读是,今后想参评院士,先要拿下国家“杰青”。而由于国家“杰青”竞争激烈,所以2012年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推出“优青”项目后,学界中人又揣测,先要申请并拿下“优青”,这就相当于在“杰青”的路上排上了队。



有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国家出台各种人才计划,本来的意图是支持基础研究,让一批年富力强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安心学术。可这些年,学者头上的人才计划却和职称晋升以及各种评奖挂钩,各大名校也掀起抢人才计划的竞争,相互攀比人才计划的数量和等级——显然,这违背了各类人才计划出台时的“初心”。


不过设计师们不用担心,国家和很多高校已经陆陆续续出台很多人才计划,有这方面想法的可以积极准备了,也不用过于担忧人才计划慌。





ugainian官方微信

扫一扫,订阅最新资讯

留言
评论(0条评论